一
大概是从高三开始,懈怠的情绪就缠绕着写作。一方面由于缺乏阅历,空想的概念尽乎陈于笔端,可叙之材越来越少,另一方面则最近才意识到,我已经很久没有正视过自己了,而自己实乃一位作家灵感之源泉。
我最近粗读了《社会心理学》,才有此感悟。思维总是充满巧合,尽管此书旨在社会,其中提及的自我部分却与我的心态暗合,成为我此番内省的契机。
二
一直以来我都为这件事困扰:对过去已有的体验反复言说,脱不开重复的泥沼。其中作祟的心理仿佛应是觉得这就像重蹈覆辙,毫无进步。于是我逃避品味同样的经历,更忌讳有人在我面前提起或是接触类似的文章、箴言。
这种烦恼可称作“知道病”,认为知道的事无需多费时间,却忽略了记忆会遗忘,感触会淡退的道理。年轻我们如同蒙古铁骑情席卷知识的疆场,如今烽烟荡定,守住的又有多少呢?是否又回到群龙无首的过去,在草原上夸着驰骋千里的海口呢?当我再一次看着书本上似曾相识的白纸黑字,心中不免一颤,我知道过,我忘记了。纸笔保存思想的意义就在这里,但更重要的是常回来看看。
三、我如今的病症
罗列这些病症的过程很要命,一面要与久未审视的自尊斗争,一面又切身体会到自己语言和智力的恶化,无法专注、无法连贯思维、神志恍惚,还有阵阵袭来的疲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