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幼稚的恋爱

2015-12-16 · 1432字 · 5分钟

(以下恋爱均取首句的意义)

青年人(偏向我们这种未成年的)的恋爱基本是幼稚的,它一般以校园为背景,脱离实际生活的琐事烦恼,在由父母创造一切物质条件环境下,在心智趋近成熟,性意识觉醒之际发生的。

周国平关于恋爱的一句论断深中肯綮:“恋爱就是用来消耗你青春过剩精力的。”试想,当你白天含情脉脉地注视着那个人,希冀他回眸一笑的时候,当你眼夜晚辗转魂牵,藉之入梦的时候,你耗费了多少精力,然而你并不觉得累,第二天照样在目光和幻想中度过一日。

不管表白与否,最常见的举动莫过于“他是否喜欢我?”人们常反复确认对方对自己的爱,沉浸其中无法自拔,这种疑问霸占住你一旦空闲的大脑,你一点点理清思路,捕捉他的一颦一蹙中的细节,似乎能为这提供或多或少的佐证。在一番苦想之后,你歇了口气,还是寻不到一点痕迹,心想,要是他直接告诉我就好了。

如果一个人得到了否定答案,或经由他自己的发挥得到了否定答案,他会顿时万念俱灰,生活也失去了色彩。"Do they know it's the end of the world? Canse you don't love me anymore."用这句歌词来形容再恰当不过,他们仿佛失去了生活的兴趣与动力,对身边的事事再无热情,“他都不喜欢我了,这些又有什么用?”然后再次陷入感叹与自怜中。

再一种情况是极尽美好的幻想。我问一个同学对他喜欢的人的想象,他说的很动人,“我们高考结束后,我和她去度假。在飞机上,我就坐在她的身旁,转头看见午后金黄的阳光照在她侧脸上,她没扎马尾,而是散着头发,看她乌黑的头发齐齐的垂着,她温柔的眸子不时的看我一眼,哦,真是美极了。”这么细致而美丽的画面,他一定构思了很久,他不断地观察她,捕捉她每一个美丽的瞬间,就是为了把她所有的美好都浓缩在那一幅画面中,他常常拿出那画来,为它添上新的细节,而每次苦想新的细节时,都耗费他巨大的精力并带给他幻想的快乐。

既然身处学校,那么最重的任务便是学习。在面临共同的压力之下,人们更易结成这样那样的伴侣。打着互相促进学习的名号行恋爱之实的并不鲜见,然而那种学习与恋爱离离分不清的状态更为常态,提问和解答传递了多少情愫,唯恨不精,唯恨不细。但这种关系一旦达成,对它的维护是相当精心的。分享笔记,共同积累。伴侣们从这种关系中第一次体验到“夫妻携手共渡难关”的幸福。

学校这个背景的影响是决定性的。在这个背景下,反映出的主要是一个人学习的能力。它是一个片面化的社会,一个人置身其中无法或很少反映出它生活、社交等其他诸多能力,而对一个人萌生情愫必然很大程度受这个“主要”的影响。成绩好总会为一个人增添一些魅力,并成为一个光环,掩盖他性格上的缺陷。而这些都是真正择偶时所必须考虑的,因而恋爱并不是明智的,只是处在特定的环境下一种幼稚的爱;但同样,因为排除了身世、财富等种种因素,恋爱又可能是不多的单纯纯洁的爱了。

人们对于自己爱的人,往往抱一种不惜代价挽回他的态度,以致常见“不管怎样……,我要……”句式。“不管你把我置于何处,我永远都会把你视为生命中心。”这句话试图想表示“我的爱不求回报”,但果直如此吗?你不就是在吃醋或他不搭理你时说出这番话的么?你便是希望以此来“唤回”或“感动”他对你“冰冷”的心吗?以“感动式”的口吻,看似是放手予他自由,不过是你想让他深思、让他内疚、让他后悔做出对你不忠的举动。而且,这种一味以压低自己抬高对方的语气会使你最终发现内心挣扎,“我都以最低姿态央求了,为什么他还不理解?”造成期望崩溃,并且你以为你的话语能换来他的谅解,也许甚至却只换来他的不满。

两人在一起时也不知说些什么,两人不在一起时又犹万言未尽。如果能像一般朋友拿得起放得下,或像知音般聊得投机又不拘束,那么恋爱又怎么会幼稚呢?可惜情人间的私语大多无意义,独身一人的反复排练好像也是泡影,从来未派上用场。双方见面就面红耳赤,说一些可有可无的废话,心里都放着电影,眼前就仅顾着欣赏。但倘若不这样,而是像发电报似的争分夺秒,惜字如金,恐怕也就无所谓恋爱的妙意了吧。

返回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如风沐面,若水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