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躁、矫情、煽动、暴力、无理、发泄、强迫、焦虑。
有人说:“现代人越来越矫情了,现代社会越来越浮躁了。”
如何定义矫情与浮躁?首先它是描述情绪,心态的词。一种负面情绪、消极心态,不想办法或沉不住气来化解它,而是一味地发泄出来,可谓矫情或浮躁,相应的,它的对立面应所谓容忍与潜藏。
其实说“忍”是不大妥当的。“忍”在我们的理解中,一直带着一种“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心理,它只是将矛盾由表面带入深层,随着时间不减反增,好像洪水来了,用鲧的方法堵上。但“忍的洪水”一直期待着它决口的那一天。
既然举了治水的例子,那么利用禹的办法是显而易见的,应该用疏。但通过自媒体肆意的发泄不是将洪水引向海洋,而是将其更多的引向陆地。
为什么?自媒体营造出空前方便快捷且影响力广泛的传播氛围,使得原本不易说出的话,只需手指一挥就散播到千家万户,门槛降低,自然而然就随心所欲,直至下笔无理,口无遮拦。
[矫情就像肆意排放污水而不寻求自己处理污水把处理交给环境,最终使生态圈的一切人都染上恶疾。]
一些碎片化的情绪与思想,未经头脑更深层次的思考与加工就表达出来,是虚伪与劣质的。网络将创作者的责任无限缩小,使得各色各样的人都来蹚这浑水,殊不知这浑水是蹚出来的。
这些的思想碎片如同劣质的污水一般便排放到环境中,加剧了生态的恶化。我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当中,势必会受到它的影响。从而使原本未受毒害的清洁的头脑也动摇了,他们不再思考,手和眼睛和嘴直接受到自媒体的支配,于是在没有网络的状态下,他们垮了,因为那个支配的位子早就不是他们自己的大脑,而是网络了,网络凭空夺走了他们的大脑,于是一个个人就像断了电的机器,死去了。
古代的人看书,那时大脑与书著者的大脑并存,实现思维的连接,支配的位子也始终属于大脑。如今人把大脑丢弃了,他们继续收集与发送信息,却把加工处理信息的工作抛给了网络。偏激、粗暴、矫情的言论开始泛滥,而这种言论又是极易传染的向下的堕落:它吞噬你的理智,埋藏你的深刻,使一切流于低俗与浅白。
我在网上经常看到类似的转发消息,诸如“不转就会被诅咒”的种种强迫性语言。人在种种妄的诅咒面前竟变得如此渺小无力,只会照做而求得那卑小的心安。这种语句的出现,大大增强了言论的传染性,成为危险的模因。
古代的人,他们若要自己的情感,需要付之于文,在书写中对语言进行斟酌,如今的人已失去了这一习惯与耐心,在网络上发表感想是不经过思考的这种如日常牢骚般的语言如今化为了书面文字,使文字大大贬值。值得反思的是,我们的网络文学是否就是一团垃圾?
人们在网络上进行交流,使等待回应成为一种习惯,将时间浪费在回应之上。这种将口语与书面杂糅的方式,时间会证明它的谬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