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昨天还是把雪的事情告诉西西了。不过以西西敏锐的洞察力,从我近期形于色的心情便能对我的遭遇有所了解,因而他其实是在耐心地等待我敞开心扉的那一刻。
之前对西西有所戒备,从他以前的表现来看,觉得他确实经历丰富,所以不会在意我们这些“幼稚”的困惑,我并不在意别人是否觉得我幼稚,只是真要将秘密透露给他,他能否听得进去?
抛出这个问题以后,西西和我说,有很多人觉得他“无情”,甚至于包括他的父母。他具体怎么解释的我有些记不大清了,总之在我看来,外表麻木的分两种:一种是真的迟钝,另一种则是默尔索式的,一切看得很透彻去就无所为之了。
失恋的话题并没有持续太久,西西极为平谈地说,一个女孩心有所属,无法改变他人只好改变自己。放眼于整个世界、整个社会均是如此,过去年少气盛,讽刺种种不公,抱怨怀才不遇,无不是挑这世界的毛病,戾气过重,伤人伤己。说到此,这心里傲慢的状态,唯我独尊的意识,透出了被捧杀的伤痕。曾经的优秀与光荣、赞扬与喝彩,催生出一颗乖戾的心,这颗心金贵到沾不得尘土,处不得低洼,即便落魄,心气甚高衔着不甘与怨恨,心想东山再起来日方长。而我们越是执著于恢复旧日的光采,就越无法体会失败的意义,将命运的教诲视为羞辱,想给予其迎头痛击,但你所真正遭遇的,是被他人捧举足高后的坠落,你的心态取决于你认为这究竟是坠入了深渊还是只是摔回了现实。放低你的心理期望,其中有太多被他人篡改抬高的虚妄因素,是他们的软弱与嫉妒以及不自觉诱使他们说了这些,而你却迷失在这氛围里,当你接受此这理所当然的事实是,你已经被潜在地捧杀了。
于是,西西又和我谈起了这其中的办法,这简直就是之前我尽早接触痛苦观念的全面升华。人生这段旅程,如何才能在各种遭遇中不至于手足无措,除了丰富阅历别无他法。如果我经历了这世间的每一种情况,那么就没有什么会令我新奇并感到困惑了。于是乎有三种丰富阅历的方法:亲历、阅人、读书,这三种方式,在我看来,丰富性递减,针对性递增。
因而我想强调的是,并不如我们在课堂教育上学到的,认为最不济的人沦落于流浪社会的地步,其价值远低于读书和学校教育。殊不知,教育只是一种手段,其目的是让我们知晓世界,懂得为人处事的道理。只要带着一颗时刻省思的头脑,在形形色色的人际交往中,同样有丰富的收获。西西引用了福尔摩斯的话:“如果我对一千件案子了熟于心,那么第一千零一个案子对我而言没有新奇之处。”人也是一样,如果阅人无数,那么人生中遇到的人也大同小异,如果经历无数,那么人生中再遇到的困难也熟悉于心。同样是经历失败,你可以自己体悟,可以观察同样遭遇失败的人的表现,可以看作者写的有关失败的书,这些途径最终都是为自己服务的,不必非要等到事情真正发生到自己身上才有所应对,多和他人接触交流,发现他们身上自己不曾有过的经历,这么做相当于充分利用了人际关系,借他人之力帮助你体悟,从而抽取更多的信息。
然后我们又谈到圆滑处世的话题。很多人反感圆滑,包括我的家人在内,他们总是说,我们家的人就这么正直,不懂得圆滑因而老是吃亏,这反复的心理暗示给了我矛盾的刺激,一方面是要保持这家族的优良传统,一方面又极为反感这种武断的言论。事实上,在人际交往与社会运行中,鲜没有彻底的平等随和,妥协、迎合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在此过程中牺牲,受到伤害的个人将抱怨诉诸社会是无济于事的,因为他人与社会不可改变,因而只能以自己之心力化解伤害。换言之,圆滑尽管违背了个人意愿,却是在社会中处世的合理策略,因其遵从了社会这个不平等的结构,迎合了这个社会中既得利益者的需求,适应了黑暗的社会现实。
最后我们还是说了说关于体悟痛苦的事情,我和他说了前几天我一个朋友对我当前哲学的概括——体验主义,他点点头。我认为在经历了许久的痛苦之后,释然的感觉却几乎是一瞬间的,从有到无,从一到零的顿悟。痛苦的结束尽管需要时间的铺垫,却并不随着时间慢慢消解,它时常反复困惑着你,直至终了,你发现原来那个硌心的硬核涣散了,痛苦的执念顿时失去了意义,于是痛苦正式告别离你而去,先前所有的惆怅迷惘都是为了这一瞬,但它不会提前到来,因为本身痛苦只有先刻骨铭心才愈易释怀,唯有难忘才能泰然忘之。
后记
彼时关于圆滑的讨论,饱含无奈。我想我们仍要做正直的人。而圆滑不是放弃原则,而是在无伤大雅问题上的委婉。有些人得过且过,就不必希望它从谏如流,说点敷衍搪塞的话足够。把我们真诚的心交付给那些真诚的人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