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我们都习惯于从书本上学习知识这种途径固然快捷,而且随着知识的爆炸,我们能亲自发现知识的阈限也越来越大,我们无法去完完整整地经历一遍前人走过的路,而若要作出贡献,就必然是新的,就必然先学会前人所留下的遗产,因而我们可能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学习上,而非真正的发现。
那么我们何尝不退一步,作已有的知识的再发现呢?有人会觉得这没有意义,然而,在你还不具备发现新知识的能力以前,这种对旧知识的再发现并非就意味着炒陈菜,相反,也是趣味无穷的。不要感叹自己生太晚,更不要理睬所谓“潜移默化”的观念的影响(曾经有意无意数接受这种思想方法,从而并非是原发的)只顾自己取信自己罢了,谁说只有大家才能发现知识,而小人物的成就就一定是偷来抢来的?人人都有发现知识的能力,即便是再发现,也值得鼓励。
知识的再发现显然高于纯课本的灌输。再发现的过程包含了再发现者对此概念的构思,萌生,以其对混淆的更透彻的区分与更深刻的理解,因而自然要比纯接受者思考的更深入、全面一些。再发现者与首发现者的思维活动有极大的相似之处,因为他们同样面临着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我们通过知识再发现的体验,可以揣测首发现者当时的心理和他的思想方法,进而快速地吸收整套理论。
为了更加准确地理解一个概念,就要把自己置身知识被提出时的那个境遇,设身处地地去体验,才能理解首创者接下来,每一步的意义,当你处于那种郁结的状态时,才能领悟他的方法的妙处与顿悟的快意。
温故而知新。再发现也算得上一种温故,如同重走长征路,虽然不比当时的历史与社会环境,但尽量模拟当时的情形,而且我们更可站在今人的观点来审视当时的概念,以期获得更多的理解,注重发掘新的联系,与其他理论的共通之处。
关于基本概念的观点,对跨时代发现往往有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我们在学习基本概念时,知识的再发现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