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例还是来聊聊过去,谈谈现在,想想未来。
那天挑本子的时候,很巧地遇见了这种页缘是彩色的软皮钞,回想起之前的五本遐思笔记,只有遐二是软皮,心想该换换风格,而它还有红绿蓝三色供选择,我就选了橙色的。有色的页缘,遐三是金的,遐五是蓝的,这本虽是彩色的,但也不俗气。
恰好我也从没谈过遐思笔记本子的模样,不妨就在遐六的序中讲讲它们在我心中的印象:
遐一写在一本闲置在家的空白硬皮钞上,封面偏墨绿色,不厚,写的也不多,因为当时主要是为了记载初中的同学们,打算一人写一篇,但是并未写完而只是写了几个特要好的、印象深刻的,遐一除了是我第一次练笔,有记下生活周边事情的欲望外,最大的贡献便是诞生了“遐思笔记”这个名字。而在遐思笔记诞生时,我还从未想过它将成一系列随笔的开始。
想过遐二是一本紫色的软皮钞。包着一个透明的壳,封面是一幅灰色的怀旧相片画。它是高一五一节参加班里团支书自己组织的爬山活动发的一份纪念品,还夹着一张她写的明信片。当时觉得这本本子很有纪念价值,不忍心随意地拿来写笔记,就郑重地记录我当时的一些灵感(其时恰好在阅读微积分)。也正是受到这本本子的刺激,加上我表达欲的膨胀,遐二就晃晃悠悠地起来。而起名呢,当时联想到我暑假里的那本遐思笔记,心想名字很棒,于是就沿用下来,并打定接下来的系列写作了。可以说,遐思系列真正是从二发韧的。
遐三是一本华丽丽的奖品,从学校举办的科技艺术节上赢来的。它在所有遐思里开本最大,封面和封底是连在一起的梵高的《星空》,页缘是金色的,硬皮钞,看着就感觉珍贵,美极了。关于这本书是怎么赢来的,还有个有趣的故事,具体是写在某本遐思里就不赘述了。但关键要提的是,当时这本书被我一个初中同学相中了,但看见我来了就赶紧和我说别和我抢。其实她不跟我说那是一等奖奖品我真是没打过第一名的念头,结果我嘴上答应着,心里却想这不正好拿来给我写遐三么。后来我还是碾压般地夺了第一,心满意足地抱了回去,(但最终我还是要谢谢我那位作为主办人的小学同学,是她在初选已经收摊的情况下把我放进去多来一轮,我想她可能预见了我去之后的戏剧性,我也给了她一个完美的答案)这件事现在想想还是富有戏剧性。
提到遐三我真的想多说几句,她是我遐思中最美的、单纯的美,是我高中最华丽的阶段,正如她的外观一样美丽,又和她的来头一样巧妙。也是我第一次写出十分漂亮的文字,无论是理性的还是感性的。现在回想起来还是觉得那么奇妙。
遐四是一本厚厚的、古朴的褐色皮面的本子。说来其实挺羞臊的,自从获得遐三本子的奇妙经历以后,我就天真认为遐思的每本载体一定要赋予它特别的意义,也就是特别的来头,于是当岚微快离开时,我就一个劲的说我的遐三要完结了,都几乎到了明说的地步。这是我第一次厚颜无耻地讨礼物。结果岚微第二天果然带了一本本子来,看得出来她挑的很仔细,因为那是一本专门的随笔本,页边有松紧带可以拴住本子,还有一个专门插笔的小套。
即便是这样,当时我在拿到本子表示你怎么知道我需要一本本子的时候,居然还嫌颜色太古板,她说我说的那么明显,我十分不好意思;又说她费了好久的心挑的(在我打电话催她的时候), 我现在想想,觉得自己真的不近人情。
遐四尽管皮是硬的,但面是软的,很厚重很古朴,我拿到手就激动地写下了它的主旨——忠实地记录我的高三,为岚微经历她不将经历的。不巧的是不到两个月,我们就中断了联系,而我也确实履行了我的承诺,记录了我的高三整个心路历程,但其中的内容因失恋而变得异常精彩。我不知道如果整个高三是顺顺利利的恋爱会如何,但是情感和学业上双重压力使得我的心灵愈发沉重,也愈发多产,于是遐四不仅写满,还夹进了许许多多的纸作为补充。当然,这还与我坚持不换本子有关。因为主旨的缘故,遐四必须贯穿整个高三,而之前的一、二、三都确实没有什么明确的主题,而且遐一就用了一个暑假,遐二是七个月,遐三是七个月。都是因为我喜新厌旧,着急用下一个本子而草草收了尾的。
遐五开始,本子就没什么意义了。高考考完那个下午,我急忙去我家附近一个文具店找本子结果并未看见一本中意的。
后来又去大超市找,勉强找到了它。一本浑身都是蓝色的本子,页缘也是。象征着我不安而沮丧的心情。有研究说,蓝色是最不容易受反感的颜色,为什么说反感,因为当时我的心情完全不是想要哪种颜色而是用了排除法。尽管如此,我依然觉得遐五是最不受待见的一本,因为我总是不情愿地在遐五写字,而事实的确是,遐五是我所有遐思里最痛苦最荒谬的一本书,可以说不是遐思而是愁思、怨思、哀思了。
一如既往,我要总结一下遐五的内容。如上所言也如遐五末篇已总结的,我的思想之路与哲学史的道路相仿,而遐思笔记所记载的正是哲学笔端流出的,因而可以说遐五本身就是一本相对主义与虚无主义,颓唐与混沌的化身。尽管过程很痛苦,却也不乏是一场经历。我记得我曾经说过,我渴望痛苦,因为我越早经历就会经历得越多,而我每经历一次,都会提高我的免疫。可以说整个大一,是一次很成功的体验。
当我经历了相对与虚无,我也离开了世界的中心。我记得有句形容人长大的三条表现,第一条是发现自己并不是世界的中心,我如今彻底从自我优越感脱离出来,我不再想我本应得什么,命运又使我错过了什么,而是认为世界的中心如何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重要,建功立业、功成名就并不是我孜孜不倦的事,而是站在自己的中心,跟着自己的心意走,如果有机会,顺带拯救世界罢了。个人的力量太细微了,无法希冀去推动社会的发展,只能诚意修身,等待世界的识赏。
于是遐五的最末是一丝曙光,照进了昏暗,驱散了阴霾,那被混沌的火烧个精光的头脑要栽快下新的哲学之种,这一切需要阳光、需要明快的希望。于是我选择了遐六,这本鲜橙色的本子,搭配着斑斓的彩边,是我新哲学的萌芽也是我新生活的肇端,没有什么高远的目标,生活就是让自己快乐,随笔也只是记录平凡,生活、随笔乃至随笔的本子都不必为意义所困。
[在总结完随笔本子的变迁后,我发现不仅随笔是我思想变迁的缩影,而且随笔本也是并且是更直观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