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一一五

2021-05-28 · 875字 · 3分钟

网页链接

与我个人观点基本一致的一篇文章。浅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理解。马克思的唯物唯心划分,其实是对当时西方的思想界的分析批判。马克思是否对东方哲学有所了解,我不清楚。但是我对高中教材中关于唯心和唯物的某些判断一直心存疑窦。譬如从笛卡尔我思故我在这句话判断它是主观唯心主义,这显然是不对的。笛卡尔从思维的存在性反推出我的存在性,是因为他坚信没有存在就不会有思维,这相反是一个相当唯物的观点。(但这并不是说笛卡尔最终不是唯心主义,毕竟还能找到其他更可靠的论据。)而教材对中国古今许多哲学家都做了唯物唯心的种种划分,以至于在上完思想政治的那一瞬间,我竟以为我所学习的对这些例子的划分,是我已经彻底了解掌握他们后得出的结论,甚至比这更自负——幻生出一种曾经沧海难为水的错觉,认为除了马克思主义,其他都是浮云。(这本身是反辩证法的,因为赞同要从怀疑从来,反对要从熟悉中来)这种狂妄往后便一直未经反思,直到前两个月看到一本讲中国古代哲学的法国讨论班教材,我才发现我几乎都不认识(对先人再表羞愧),顿时觉得,高中教材从只言片语出发,就为各个哲学家毕生经营排了三六九等,确实不足。(当然教材的任务并不是要教导真理,否则没有完美的教材,而是探索真理的怀疑精神。教材有删改是天生的不足,但不对删改作反思则是后天的不足)人的思维何尝不爱如此,归类本是最后一步,这样却成了一种精致的偷懒。

润之说,马克思主义千头万绪,总结起来就一句话:造反有理。我想这是强调历史唯物主义,强调阶级斗争的一方面。造反,本质上就是遵循矛盾运动规律,推动矛盾运动的发展,怎么推动?就是实践。到中国的语境下,就是知行合一。马克思说,关键在于改造世界。从中国的传统上看,从古至今不缺改造世界的,或说经世致用的思想。私以为中国的哲学,处世是高于治学的,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绝不是为学而荒废了行。无论避世的或真或假,都是作为用世的对立而非其他。因而在改造世界这一观点上,古人都是执着的(当然这种改造,并非是进化论意义上的)。仅凭这点而言,我想相比他反对的那些纯粹的思想家,马克思会更加认同我们的古人。这也许是为什么,即便不那么“唯物”,中国思想天生能为东渐的马学留有一块余地。因为讲知行合一才是根本,连存在与思维的地位关系,也是为着这个最终的结论而服务的。

一点感悟,欢迎交流。

返回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如风沐面,若水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