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二二三

2022-08-18 · 494字 · 2分钟

人常言:为学不在逼迫,而在于兴趣。言虽不谬,犹有未尽。问兴趣何以生,其本仍为诚意。意尚不诚,况于接物哉?必先诚意,然后明性即天理,会人乃至接物,感天理赋于万物,本无异于心。于是赞天地之化育,兴趣所以生。

然诚意最为难。心不同外物,眼不能观,耳不能闻,手不能触。然眼所以能观,耳所以能闻,手所以能触,皆出于心。是故不观不闻不触不能知心之存,故格物先于诚意。然唯观唯闻唯触亦不能尽心之性,故诚意亦不后于格物。于是格物诚意实乃一事,而人所知格物而疑诚意者,实好物而溺焉。腐儒好物,自拔于常人。常人懵懵懂懂,彼也溺于物,过犹不及耳。天理无往无向,岂可执乎?

观润之为学之初,专求大本大原,不问琐细尘物,此所谓立志。志,求于心不求于外者也。孔子十有五而志于学,比之今人就学,可谓老大。然就学并非志学,启蒙亦非心启。十有五而志学,其实早慧也。

志立而无往不利,如浩然之气不可胜用也。姑举润之文章为例,以窥一角:往于农则有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往于商则有寻乌调查,往于兵则有星火燎原、论持久战,往于哲则有矛盾、实践二论,凡此种种不可胜举。故云君子不器,如水之近乎道,遇杯则杯遇盘则盘,无所不适。

孟子曰人皆可为尧舜,阳明曰贩夫走卒皆可为圣贤,润之诗云六亿神州尽尧舜。感圣人之道至大至光,古今心传一脉相承也。

赘说至此,无复加焉,其言不出四书。悔闻道不及,有阳明之叹。

返回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如风沐面,若水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