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三二七

2024-10-29 · 661字 · 3分钟

在学扩散模型的过程中受扩散模型启发的学习方法论。制作因果链条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一环套一环的,每一环都必须保证绝对严密无可动摇,再套上下一环;另一种是先搭出因果链的骨架,然后一点点修补上面的裂隙。前者是自回归模型(脑子每刻都储存着当前推理的状态,然后根据当前推理的结果计算下一步推论),后者是扩散模型(脑子迅速把握一条丐版推理链,然后一点点消除其中的问题逼近最终的合理路径)。

自回归模型是天然的,对应着线性思维(线性时间观)。但是当每一步跨越都极为艰难时,从理论到实践就过于漫长,它甚至没有办法在有限的时间内给出一个解决方案,或者说只有当它完成了那一目标,过去的步骤才能被回溯性认定为有益,正如闪电追认了云层中富集的电荷的运动。(自回归的代价非常大,因为它一旦迈出一步就不可更改,于是背负了沉重的历史包袱,有时不得不硬着头皮走下去,去逼迫一个结果。)而扩散模型,在有限的时间内起码能给出一个结果,然后慢慢修正它(回溯性的时间观)。

这绝不是说扩散和自回归是对立的,相反在构造那条丐版因果链时本身就是在做自回归,但唯一的区别在于它是可以动摇的,或者说在推理过程中,在理论到实践的路上,我们允许留下这样或那样的坑坑洼洼,留到日后处理,毕竟抵达终点比修路更重要。说穿了这是先磨刀还是先砍柴的抉择。尽管我们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可如果樵夫还没进山就在家磨刀,走到山里发现到处是俯仰可拾的碎柴,岂不尴尬。

说白了,如果上来就想走最好的路,那多半发现自己无路可走。先莽出一条路,然后再研究怎么改进它,也就是说把力气均等的分摊在整条路径上,而不是想破脑袋只顾下一步怎么走,因为很有可能当你走到终点后发现那一步的踌躇无关紧要。

学习如此、写文章如此、写代码如此、生活亦如此。

返回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如风沐面,若水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