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1-1-2 建构论(Constructivism)

2024-08-23 · 1122字 · 4分钟

链接

题解:社会学/心理学中渗透的意识形态,与物理主义的虚假对立

代表人物:被误读的 涂尔干

释读

建构(construct):前反思的。社会的建构的。

构造(constitute):先验主体性。先验的构造的。

结构(structure):底层符号学。差异的结构的。

建构论对心理学、社会学取得科学地位(相较自然科学)具有重大意义——这也是涂尔干的历史地位(但涂尔干本人的学说是形而上学的,他被误读的动机放在这里成为对认识论秩序的反抗)。心理学、社会学的功能就在于纠正、探测这种由人类社会关系对认识论秩序造成的污染。社会学用于甄别科学理论中立场歪的内容,而心理学用于涉及克服主观因素的实验以得到正确结论。

场域论:1。宇宙。但其中的秩序会失真,即它只能贯穿到本体论的维度,无法继续穿透到认识论。

本体论:1。秩序化的物质。相信世界本身是按照秩序运行的,只是这种有序性因为人类的局限性无法被干净的把握。也即认识论与本体论的二分。

认识论:2。建构论认识到人类知识科学是会被人类的社会网络、利益关系历史的建构出来的。不存在纯粹中立客观的科学知识。所有的中立性宣称都具有意识形态性。因而这就存在真正的认识与局限的认识的对立。

建构论的反思性很有限,它无非是多借助了心理学、社会学这两门学科来生产出知识的合法性。

建构论由宇宙悲观主义生成,即当人类意识到宇宙并不在乎人类、关怀人类,人的自我关怀是一种认识,它与宇宙的冰冷形成一种二分,于是在认识论维度上产生了分裂。那是否可以实事求是的认识事物本身呢?建构论告诉我们不行,任何体验必须经由社会承认的知识范式来知识化。也就是知识和知识化的二分,中间通过社会网络过渡。

这里所谓的生成我认为不是思想的必须经历的线性过程,只是一种叙述的方便,即一种逻辑的前后承接关系,不一定是个体思想转变的历史过程。

批判

简单而言就是一种社会学、心理学向自然科学抢饭吃的意识形态。因它指出物理学(作为科学范式的)秩序在认识论维度上的缺陷,于是研究人类的社会学、心理学成为必要,否则如果秩序能穿透认识论维度,那它仍旧被物理学所统御,社会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总是可以最终还原为物理学,从而没有单独设立的必要。

但资本为了统治世界,它必须考虑社会学、心理学的维度。因为世界的所谓真实面貌永远需要经由符号系统来呈现,即认识化过程,而所有的认识化(cognization)其实已经是再认识(recognization)了,所谓的再(re)指的是主体性特有的反思性、无条件的先验性。资本需要这两门学科的大学话语来统御人类心灵的维度,使之服从。

许多社会科学如法学、人口学、文化学、传播学、经济学都浸入这种意识形态。

1-1-:都是服侍资本主义这个主人话语的大学话语

  1. 物理主义的心理学。但因为过于僵死很快退场,反过来成为一种理工科鄙视心理学的意识形态
  2. 建构论的心理学
  3. 认知主义心理学:调和
  4. 行为主义心理学:心理学乃至整个科学共同体的丑闻,完全忽视人的内在体验

1-2:服侍前现代的封建主义的主人话语

1-3、1-4:服侍前现代但伪装为现代的主人话语

返回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如风沐面,若水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