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知识分子们成功地让大众们以为掌握了心理学,就掌握了自己的人生
释读
场域论:1。自然。实在论,只不过心理是一面镜子不能直接看到世界,会有扭曲、失真。
本体论:4。荒谬,没必要/无能力讨论。
认识论:3。心理(psychology)。不是心灵(mind、psyche),而是用学科的名称来命名,认为问题不在心灵,而在于你心灵运行的规则即心理。
批判
1-4-1 当代自然主义,一切都是自然现象,99.5%的分析”哲学”,只分析不综合,1-4-2 世俗人道主义(人类的/文化的和自然的/生存的现象),他们从既定的本体论框架中收益。暴力和痛苦是最具有本体性的,本体论上不反思,因为这两个东西没有击碎他们在既定秩序里的享乐循环,他们体验不到创伤性的维度,就算见到也会消解在认识论里。怎么调和?就是把超越性的人类维度降下来,降到自然之中,变成某种有规律可循的类自然现象,其冲突和矛盾都是自我悖谬(antinomian)的体现在 1-4-2 的四个分支里。1-4-3 使得这种对立中人类文化的层面类自然化变成心理学:一切现象,包括对自然现象的体验,你的感知维度、行为活动的维度都可以消解为心理现象。
心理主义是前反思的,它把心理内部的一些机制(感知、情绪、性格、工作记忆、反馈、意向等)说成是不言自明的认识论前提,认为内在的第一人称体验有明证性,其内容直接就是心理活动,把这种直接感知的能力当成他立论的基本要素。膜拜第一人称真实体验,用于判定所有东西。
心理学,从词源上看 psycho-logy,在主导的逻辑学(logic)框架、知识方法论之下已经被设定了;而数学(mathematics)、物理学(physic)都是有自己的哲学/逻辑学的。而心理学是把学术共同体内部比较公认的一套逻辑学运用在研究心灵的、心理活动的规律、逻各斯(logos)。
心理主义是个学术运动(1870~1920),但作为文化运动还继续存在,被胡塞尔、弗雷格、罗素、怀特海阻击了,基本有排面的高级知识分子都阻击过心理主义运动,论资排辈心理学怎么骑到逻辑学头上来。心理学的术语含混、分类学粗糙。
心理主义运动正好赶上二战后的工业化浪潮,特别是学术工业化、大众化、大众传媒兴起。而学术大众化是这些高级知识分子中的苦力从大众那里圈钱的途径,不教真东西。心理主义运动是用近似日常语言、按一般的逻辑学方式把心理学知识整理出来。
对各种符号化模式熟悉的人,可以自己搭建体系,使之对外部世界具有解释力。在战争时期你会被征召,能通过很多测试,自然学习力很强,在混乱中就能有行动力、组织力,是人类种子选手。因而学懂现象学,掌握体系化能力,清楚、精准的把握到每个环节,再运用一些高级方法(数学方法、拓扑学)操作它们,学东西会很快。
胡塞尔在《观念》一中把心理主义运动和庸俗的自然主义放在一起批判。二者都是日常语言的形式,都是学术大众化的产物,背叛西方精英主义知识传统的。回过头发现不对,体系还要搞的复杂点、方法要严密点,以此来垄断日常语言的领域(正如精英垄断学术话语)。其实二者都是思想、精神的倒退。二战、冷战后人类精神是倒退的,因为学术共同体不再面临外部世界的挑战、冲击,失去创伤性体验,从而失去了严肃思考、构建体系的能力。
心理主义者是公共医疗机器中的一环,是专业人士,受到专业主义的异化,不仅有医疗的作用,作为建制的一部分还有规训的义务。体制内立场都是偏保守的。
一个人说你心理有问题,你可以回答:“我信另外一套,我的心理活动的规则、逻各斯和大众不一样、和你不一样、和建制不一样”,反过来质疑他的学术建制、学术霸权、话语权下的对于你的心理分类。
主义主义划分的是意识形态、哲学、学术范式,所以可以进行僵死的划分,因为那些就是人造的(但可以反过来支配人【因而对划分人也有意义】)。但是人的心灵本身是无法被强硬划分的【这是对虚空的主体性的尊重】。而心理主义搞各种分类学,都有立场问题(保守主义的),认识论上反主体性、把主体消解为所谓的客观、可描述、可控制(医药、医疗器械)的,要调整到一个正常的运行方式上,而所谓的正常的运行方式背后就是维护既有社会秩序不变。如果把心理医生当成获取药物的方式治疗病理化无可厚非,但不能把这个当成你的意识形态。
真正的心理学是在 1-1-2 建构主义,1-1-3 认知主义,1-1-4 行为主义里的,和科学共同体一个档次。这里谈的是是作为文化现象、文化运动的心理主义,是一种大众试图自学心理学来把握自己的心理维度,相信心理是唯一的窗口、界面,那这个搞定了就可以把握整个物理世界、人际关系、职场、幸福、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