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1-4-1-1 和平主义(Pacifism)

2024-08-23 · 1035字 · 4分钟

链接

题解:拒斥一切暴力,所谓《无本体论的伦理学》

代表人物:普特南慈世平

释读

场域论:1。世界。和平、美好、善良、有序、整全、永恒的世界。

本体论:4。非暴力。对暴力无条件拒斥,不反思。

认识论:1。自然现象。

目的论:1。过正直、善良、和平的生活。守序,支持唯一的价值体系空转、千秋万代。

批判

普特南《无本体论的伦理学》,人类需要第三次启蒙:

  1. 破除宗教崇拜
  2. 破除理性崇拜
  3. 摧毁本体论和形而上学残余

人可以完全摆脱形而上学而生活的美式实用主义姿态。

书中提出了无客体的客体性。没有载体的客体性,相当于一种规范性、先验主体间性。客体不存在,但是实践上的共识、主体间的共识。

在达沃斯论坛上,卡西尔、卡尔纳普与海德格尔的争论。卡西尔说尽管我是个新康德主义者,我承认物自体是不可触碰的,本体论是不可能的,但是有一个主体间的符号学网络,这个符号学网络就相当于是我们的本地插件,可以渗透到其他的本地手机终端里面,虽然它不在服务器层面运行,但是它在不同的本地终端里面运行,它就形成一种“类本体”(quasi-noumenal)【noumenon 本体,注意其与本体论 ontology 的区别。本体-现象(phenomenon)在康德哲学中是个对子】的结构。因为它形成了一个网络,每个个体都没法单独撼动它,撼动不了就意味着客观性。普特南也会在著作里讨论这些东西,比如说虚构人物(如贾宝玉、孙悟空)和现实人物之间的一些语用学上的一种差异。通过这种方式他能够建构某种“类”,或者近似本体论的规范性源泉。这就是通过人的语言实践来实现这种拟本体论。

该本体论完全通过交谈(discourse)来实现,平心静气的、和谐的交谈来共同构建的世界。然而如果这种交谈无力构建这样的世界,必须诉诸和谐的交谈以外的其他途径,不就是刀兵相见的暴力了吗?但对此暴力的本体论地位他们是不反思的。拒斥对暴力进行反思的传统是英美文化学术圈自分析哲学的祖师爷罗素开始一脉相承。

谁最反战?谁最拒斥暴力?社会的既得利益者。因而分析哲学没有激进的力量,暴力永远不是一个备选项。

可是日常语言(分哲所赖以建构世界的那种“和平”的语言)本身是一种暴力,这种暴力甚至是杀人不见血的:你不会说这门语言就被排除在日常语言的体系之外。纵使你会说这些语言,但你没有在共同体中的身份照样没有办法进入这套日常语言的体系之中去和他们博弈。(《唐人街探案 3》);就算融入日常语言这个符号体系,可你的社会地位、人际关系网络、利益网络一样会代替日常语言体系对你施加隐性的暴力。(《项链》)

学术共同体成员的享乐,安宁和平体面的生活、享乐,可以站在安全的地方说大家要和平,指责所有暴力。需要他们来抢占道德制高点的那些人恰恰是恰恰是最暴力的既得利益者。

返回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如风沐面,若水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