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你为什么怎么也学不进哲学?前反思者中的拒绝反思者,你为什么如此平庸?
释读
场域论:1。社会、人间。对人间、“正道”有理还是无理不反思、不对抗、刻意的服从。
本体论:4。虚无。本体论不重要。关我屁事。
一字头横向比较:
- 1-1 刻板、严肃
- 1-2 虔诚、 追求超越、内在对抗
- 1-3 自恋、自我防御
常人意见(Doxa)。平庸主义者不愿改变自己的平庸。刻意平庸,沾沾自喜感到安全。老实本分过日子。一般是低教育人口或迎合前者的政客。
关于巴门尼德的真理之路(存在者存在,不存在者不存在)和谬误之路(存在者不存在,不存在者存在),平庸主义对其有庸俗的解读,自以为站在真理之路上,实则站在了谬误之路上。因为他们对本体论/形而上学没有反思甚至拒绝反思,对他们而言何者存在何者不存在的标准是无条件存在的,在这个无条件存在的标准之下,他们永远自以为是站在真理那边。因为他们这个标准是无条件赐予它的,它便可以随时声称“存在者存在,不存在者不存在”。对日常语言中隐含的本体论预设不反思,直接拿来用,于是就站在了谬误之路上:这个标准实际是不存在的【不存在者,庸人却把它当作免费存在的,谬误之路后半句】,不存在一种无条件的、永恒的、免费划分有-无的标准。否则万物就不能变化、世界就僵死了,就不会有时间这个维度,因为时间就是对这个标准的最基本的反抗,时间给予被这个虚假的标准排除的东西以符号学位置,只不过这个位置往往来不及给,就会以运动的形式呈现,感到迟滞。
本体论框架实际是不存在的东西,非本体的(not ontic),不是现实存在的东西。而平庸主义者认为这个标准是存在的。存在者必须依靠这个框架才能存在,单单是存在者本身不存在【谬误之路的前半句】。譬如平庸主义者会有这个想法:“不合理啊,这种东西怎么能存在呢,肯定是假的”。他们会划分真-假,一个明明存在的东西会被说成是假的【对它而言,无法纳入其本体论框架的本体会被认为是假的】。
真-假这种对立在哲学上是派生的对立,而非原初的对立。真(truth)-假(fictional 而非 fake)是指虚构的、拟制的,在符号学体系里有结构、产生效力。如果它具有征兆性【还是征召性?】,它就是真的【这里的它指的是效力还是符号学体系里的那个虚构的结构?】)
本体论上的狐假虎威者。“存在者存在,不存在者不存在”会认为是废话,因为对他们而言这个标准是免费的【自然也不值得重视】,不需要去临时设置、创造自己的标准。对现有的话语体系(主体间通行的公共版本的话语)不要反思。
“不讲理”→讲意味着服从,借助我行为上的服从,大他者/天理/最高权威在言说。
人本质上要不停反思,无法抗拒这个维度,否则会有一个基本压抑。哲学会告诉你,这个基本压抑最后会完全彻底转变成濒死恐惧。如果刻意不反思,那濒死恐惧是极强的、极痛苦的。最后神经系统,作为符号系统会逼着你反思,一辈子不反思欠的债,最后濒死时会奉还。
当代英美分析哲学一个普遍的本体论立场,不配称为哲学(认同在日常语言结构里本体论的预设),日常语言学派实际是平庸主义的一个根基。英美分析哲学的从业人员,面对以下内容基本是彻底投降(不批判):文化产业(好莱坞、漫威)、学术体系(期刊、出版、教职)、社会格局、历史变动。上班的哲学家(放弃了哲学的反思性与批判性),从哲学理当对所有事物批判的阵地上撤离,只把自己视为当代学术生产分工体系中的一个员工。
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