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1-3-1-4 唯梦论(Dreamism)

2024-08-23 · 1908字 · 7分钟

链接

题解: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哲学;兼论梦在主体性与主体间性上的核心特征

代表人物:苏轼

释读

场域论:1。世界。

本体论:3。精神。

认识论:1。精神所主宰支配下的心灵

目的论:4。梦。消解目的论维度,无论是哪种目的最终都会消泯掉,不是沉淀下的中心化,而是意味着潜藏、寂灭。有一定解放性,世界没有目的、没有决定性的运动方式,没有方向。

批判

唯梦论把梦境里的人我关系复刻到了清醒的现实中梦中的人我关系。梦的特点:

  1. 梦境中“自我”的黏着力不强,一般不会是绝对的第一人称,很容易切换、游离到第三人称视角,第三人称视角在梦中具有某种优先性。比如梦见两个人发生争执,你的体验不会很绝对代入其中一人,而是倾向其中一人的情感、伦理立场,随后回溯性的认同为自我。

    梦中存在一个悬空的观察者,不停地附身在不同的梦境角色上,它消解了自我中心性与自我连续性。做梦时,人遭受一种关于认同的符号学暴力,强行让你认同自己就是某个情境下的某个角色,没有反思,会把这个角色在那个情境中面临的事情看的非常当真、重要。这个角色剧情无法继续时,就会莫名其妙突然切换成另一个角色。梦境是第一人称的混乱,自我连续性不停地被打断。梦可以去主体化,或者告诉你主体的符号学机制内在的有自我分离的功能。最核心的符号学认同的暴力构成了主体的认同、同一性,**主体自我认同的符号学机制内在的实际是裂解、分离的力量,恰恰是通过这种分离来实现了认同。**你醒来后会非常清醒的认同我是我自己,是因为在梦里被这种暴力欺负了。人之所以在醒后会固执的认同为一个连续的、中心化的自我,是因为梦境里符号学不由分说、肆意妄为支配你第一人称体验的力量把你吓到了,因而清醒下的自我同一性是依靠对梦境的认同的暴力的一种反抗、否定,试图掩盖一个丑闻:我总是能且已经背叛我自己,我的任何认同的核心都是一个自我背叛。

  2. 梦在主体间性,也是唯梦主义不同于唯我论的地方。唯我论是把他者都消解掉了,他心来自我心,他人的意识是虚假的、我模拟出来的。而梦境设立的他者会被体验为与我一样真实,毕竟我已经是连续性和中心性被消解掉的,随时随地被情绪、焦虑、剧情冲突牺牲掉,反而他者的真实性很真实。梦境里设立的非我的角色(敌人、恋人)都比自我显得更真实。唯梦论者是他者的心灵优先于我的心。人在梦境里的自我是不受控制的,被欲望、情绪所裹挟的,梦境里的自我不是自由意识、自由意志意义上的自我,而是某种他者化的自我,清醒后发现梦境中我做的事情是疯狂的、不讲道理的、不可理喻的【不受自我意志支配的】。梦里醒来后明确不是我的角色,在本体论地位上是高于我的,那些他者是我无法甩掉的、无法否认的、真实的,甚至比生活中遇到的他人还真实。如果梦不醒,那些他人是真正意义对你产生效力的人,他们不是陌生人,相当于基督教意义上的邻人(neighbour)——唯梦论者会认为我们心灵里栖居了许多其他的心灵,或者在普遍的精神位面通过做梦与我们相遇。邻人是切近的、临近的,与你关系处于张力之中的。梦中的他人不可能是个纯粹的不想干的陌生人,无论如何都会和你发生冲突、关系、纠葛。所以梦境中他者的真实性是更明显的第三人称视角提到更高位置(梦的主宰视角),梦主宰视角下的自我是非常脆弱的自我(个人),集体的秩序(他者)又是混乱的,无时无刻不在冲突、斗争。他们的具体目的,又只有在梦境里被识别为自我的个人能体验到,但是这个目的往往戛然而止,这些混乱的冲突往往毫无意义,它不是为了实现,就是为了让你醒后怅然若失。

    人生如梦并非说人间是虚幻的,相反一个梦境就是一个共同体网络,立刻定义了个体的身份、认同,无反思。所以无论在共同体内部的集体背景下的自我认同,还是绝对孤绝的第一人称视角自我认同,都是没有意义的,都处在梦境里混乱、冲突当中、随时随地被另一个梦境或者清醒撕碎的临时、短暂、盲目的,所处的历史背景看成无来由的、无可反思的、矛盾是戏剧化(混乱的、只要有冲突就行)——“自将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一瞬”:非时间化的斗争,只是阅读一个未写完的剧本罢了(也不打算续写的);”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至高精神的梦永远会持续下去,主导这个现实、世界的运动,但没任何目的性、意义可言,只是让你不停体验、纠葛、陷于张力中,强迫你认真,把某些东西认同为自己,“而又何羡乎?”。用这种方式摧毁了前三种唯心主义提出的三种集体-个人同时面对一个精神维度的秩序性。梦境(4)把前面的认识论(1)吞噬了,只有回到本体论维度(3)才有真实可言,真正真实的力量(操控如梦般的人生)是前认识论的,居于本体的场位不动的,心灵只是个不幸的受体,承载这个永恒的虚无游戏,走向幻灭,走向唯心主义的虚无主义,或者说理想主义的虚无主义。

庸俗的唯心主义等于虚无主义的理想主义:认为存在一个精神性的秩序调和存在者之间的矛盾,即无与有的矛盾,精神站在隐匿的无(Being)一边,遁入悬空之中操作一切,不会现身的、前认识论的本体性力量,调和一切存在的有、统摄整个场域。目的论上这个精神由谁来承接:集体(1)、个人(2)、精神(3)自己下场运动(暴力的现实化力量)或者无人可以承接(4)归根结底它是无目的的、混乱的、残暴的、狂放武断的,但背后还是受它支配的。西方哲学不太能找到这种对应物。

返回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如风沐面,若水润心